堅持
  成都商報記者
  陳東 蔣超 鎖千竹北售屋程 張漫
  攝影記者抗癌食物 陶柯 盧祥龍
  從1991年上學期開始,預防癌症的方法這本名冊上共統計了372人次的成績,356人次獲得過楊朝祥的獎勵,其中一、二等獎232人次。
  不少清林村5組的父女、母子的名字也同時出現在這本名冊上,這成為村裡兩代人讀G2000書時代的記憶。
  1月18日有點冷,85歲的退休教師楊朝祥很早出了門,步行一公里搭上了去彭州城的婚禮企劃公交車。
  他沒跟人說,前不久他剛做了食道癌手術,按醫囑,兩周前就該去醫院做第三期化療。在彭州城裡,他花24元買了兩支鋼筆和8個作業本———16日是村小學生娃發成績單的日子,他要做一件堅持了24年的事情。
  從1991年至今,每年兩學期都會統計本組學生娃們的成績,每科80分以上的他發三等獎,科科90分以上給一等獎,獎品是鋼筆、作業本等。
  楊朝祥家中有一本油渣一般的獲獎娃名冊,見證了24年從未間斷的獎品故事。
  患癌 學生母親來電,揭開“獎品爺爺”秘密
  彭州城郊,村頭幾間老瓦房,是楊朝祥的家。
  楊朝祥患食道癌,醫生告訴他時已是中期。去年8月21日,醫生切除了那塊拇指粗(3釐米乘2釐米)的惡性腫瘤,一大塊食管以及胃管被切掉後進行了縫合。一個月之後做了第一期化療,去年12月中下旬做了第二期化療後回到家中。按照醫囑,他應該在今年1月7日再到醫院做第三期化療。可是他告訴醫生和家人,他感冒了、身體情況不好暫時不能去醫院做化療。
  但在1月17日那天,楊朝祥很早就出門了。這之前他打聽到,今年學生娃們領成績單的時間為1月16日。今年5組總共有4個孩子在上小學,他要去統計孩子們的期末成績。
  他最先來到羅偉傑家。9歲的羅偉傑期末考試數學100分、語文90分。楊朝祥笑著連說了三個“很不錯”,並告訴他是一等獎獲得者。8歲女孩劉林鑫今年2年級。她的語文成績98分,數學99.5分,也被楊朝祥評為了一等獎。當聽到劉林鑫說是因錯了一個符號,數學才沒有得滿分,楊朝祥拉過她的手:“下次再粗心,就要打手板心哦。”10歲女孩李心憶讀四年級,她的期末成績語文、數學都是80多分。她有些要強地表示:“我當然想考第一啊,我以前也得過三祖爺的一等獎啊……只有下學期爭取拿一等獎了,我想要鋼筆。”同年級的李雪,語文和數學也都是80多分,她和李心憶都被楊朝祥定為二等獎獲得者。
  楊朝祥很欣慰:“4個娃娃都上了八十分,都有獎,兩個一等獎,兩個二等獎。”第二天一早,楊朝祥就到彭州城區為娃娃們買獎品,兩支鋼筆、8個作業本,鋼筆10元一支、作業本5角錢一個,總共花了24元。加上家裡還剩的4支單價為5角的圓珠筆,4支單價2角的鉛筆。這些獎品,共計26.8元。
  當天下午,楊朝祥給娃娃們發了獎,第二天,他才住進醫院,準備做三期化療。在這期間他給大家都說他是感冒了。孫女小李說,爺爺推遲化療時間,其實就是為了給5組的小學生髮獎。
  但是,“獎品爺爺”的秘密還是被一個感動的母親知道了———楊雪蘭和她的女兒,都曾因成績優異收到過楊朝祥發的獎品。如今,“獎品爺爺”病了,楊雪蘭決定給成都商報熱線打電話,要讓更多的人知道“獎品爺爺”這位退休好老師的故事。
  24年 一年兩次,給學生娃發獎從未間斷
  一本信箋紙,上端用黑線扎起,從中間宰掉一半,已經泛黃破舊得像油渣。拿這本“獲獎名冊”要分外小心,這個滿是折皺的名冊紙質鬆脆易碎,部分字跡因為墨跡暈散,需要細細拼湊猜測才能辨認。每一頁都記錄著獲獎孩子的姓名、成績、獲得的獎項,一年兩學期,從1991年起從未間斷。
  經成都商報記者統計:從1991年上學期開始,這本名冊上共統計了372人次的成績,356人次獲得過楊朝祥的獎勵,其中一、二等獎232人次。年齡最大的如楊雪蘭今年34歲,年齡最小的如劉林鑫剛剛8歲。不少清林村5組的父女、母子的名字也同時出現在這本名冊上,成為村裡兩代人讀書時代的記憶。
  64歲的李秀德,曾任村支書,根據李秀德的講述和記者走訪,除了4人考上大學,更多人無論是離開還是留在家鄉,都只是如他們的父輩一樣,成為一名最普通的農村青壯年,到公司打零工、在超市裡幫理貨、去餐廳里幫廚或者在家種地……這看起來和楊朝祥的願望偏差似乎有點過大,他的本意其實是希望用獎品鼓勵孩子們,希望就此改變他們的命運。
  這也讓不少人在講述到楊朝祥時,總是或多或少覺得有些遺憾甚至愧疚。“如果當年再用功一點,也許如今命運就不一樣了,也不算辜負楊三爺的一片苦心。”不過,這並不影響楊朝祥在村裡德高望重的地位,從當年的“楊三爺”到現在小輩們口中的“三祖爺”,每個人說起他,都是滿滿的尊敬。
  對話“獎品爺爺”
  我是退休教師,希望盡自己的一份力
  成都商報:7號就該來化療,結果19號才來。你說你感冒了,但你孫女說你並不是感冒了,是為了發獎品。
  楊朝祥:(笑)那幾天我確實在流鼻涕……給娃娃發了20多年獎品了,一年兩次,從沒有間斷過,每年到了這兩個時間,心裡就會惦記到這件事。我把這學期的獎發給娃娃了,現在躺在病床上也更踏實。
  成都商報:你第一次給娃娃們發獎品的原因是什麼?
  楊朝祥:最先是為了鼓勵孫兒孫女,考好了就給他們發文具,覺得效果很不錯,就想去鼓勵5組的娃娃。我1988年退休,當了35年老師,希望通過發獎來鼓勵他們好好學習。
  成都商報:今年是發獎的24個年頭,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?
  楊朝祥:還是有幾個娃娃因為我的獎品,成績有了進步。每次我走在路上,那些娃娃多遠就在招呼我。
  成都商報:除了給你打招呼外,這些娃娃長大以後,有沒有做一些報答你的事情?
  楊朝祥:(思考了一陣)有人來看過我。隊上的人多遠看到我就在招呼。他們都很尊重我,我就很高興。
  成都商報:這些學生中,你最得意的學生在做什麼?
  楊朝祥:開鏟鏟車的、打工的,都有工作和家庭。
  成都商報:我們通過幾天的瞭解,發現得過獎的娃娃有300多個,最後只有三四個人上了大專或者大學,大多數在附近打工。你會不會覺得失望?
  楊朝祥:不失望。我是一名退休教師,我希望盡自己的一份力,為國家培養人才。我活著一天,就會發一天。
  只要
  活著一天
  就會發一天獎品
  現在他患上食道癌
  如果每科都上90分
  得一等獎,鋼筆一支,作業本一個;
  如果其中某一科沒上90分
  但其他全部上90分
  得二等獎,一支圓珠筆,一個作業本;
  如果全部只是上80分
  得三等獎,一支鉛筆,一個作業本。
  學生娃獲獎後,名冊里沒有記錄下的故事
  楊朝祥的名冊,只記錄了356個獲獎娃娃的名字。他們後來的故事,連“獎品爺爺”也不全知。成都商報記者從這356個名字中,採訪到了30多個人。他們一邊講述著自己的後來,一邊有話要對“獎品爺爺”講。
  1991
  楊開信 32歲 傢具廠工人
  “得到他的獎,
  是一件特別驕傲的事”
  當時在班上,能用上三爺爺發的鉛筆、作業本是一件特別值得驕傲的事情。姐姐(楊雪蘭)成績比我好,我倆有時候要較勁,鉚足勁兒看誰考得好,拿到的獎品多。這些年一直像三爺爺學習,能幫別人的地方,都會儘量幫忙。
  楊雪蘭 34歲 做生意
  “不知為啥給學生髮獎,
  學生都很高興”
  他為啥要花錢給我們買本子和筆,我到現在也不曉得,反正拿到獎品就非常高興。
  1993
  範先均 28歲 打工
  “楊老師送我的鋼筆,
  是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”
  楊老師送給範先均的,是人生中第一支鋼筆。由於家境不好,範先均初中還沒讀完就輟學,開始打工。那支鋼筆,就成為他使用過的唯一一支鋼筆。範先均說走進社會才明白,還是應該多讀些書才對。
  楊波 29歲 廚師
  “尊敬和感謝。許多學生買牛奶去探望生病的他”
  張洪喜 29歲 打工
  “銘記發獎品老人”
  說起楊朝祥的名字,張洪喜已經忘了,但提起小學期末時給他送獎品的老人,他馬上記了起來。那份情值得銘記和尊敬。
  範婷婷 29歲 在家帶娃娃
  “大家都尊重他,
  希望他早日康復”
  張雷 33歲 外省打工
  “他的肯定和認可,
  現在還覺得感動”
  胡洪波 30歲 安裝捲簾門
  “女兒爭氣,替我拿過楊老師很多獎”
  我只拿過一兩次獎。我女兒劉林鑫8歲,爭氣得多,年年都拿獎。
  1994
  李萬均 29歲 打工
  “一群孩子圍著老人是童年快樂記憶”
  那時候,娃娃們都想要鋼筆,因為可以在伙伴們面前炫耀。現在看來,對刺激學生還是有幫助的。
  四個上大學的娃
  都有份“獎品”記憶
  楊朝祥發獎源於激勵外孫
  “他是認可我的努力,
  希望我繼續努力”
  楊朝祥,一個普通的老師,給孩子們發獎品的靈感,其實起源於對自己親外孫的激勵。
  1991年,楊朝祥的親外孫黃澤江上一年級,期末考試前,外公為鼓勵他,宣佈了一套獎勵制度:如果每科都上90分,得一等獎,鋼筆一支,作業本一個;如果其中某一科沒上90分,但其他全部上90分,得二等獎,一支圓珠筆,一個作業本;如果全部只是上80分,得三等獎,一支鉛筆,一個作業本。成績公佈後,黃澤江語文99分,數學100分,拿到一等獎。這讓他非常興奮:“那個年代,有一支鋼筆,非常洋氣了。”
  外孫的情緒,傳達給了楊朝祥信息:適當的獎勵,能激起孩子學習的熱情。就在那個寒假,他把5組所有讀小學的孩子成績都做了統計,並按照同樣標準發獎,這也就有了發獎名冊的1991年上期的第一頁,黃澤江的名字排在最後一個。黃澤江的母親楊永夢也證實發獎的緣起確系從黃澤江而起,“感覺效果不錯,對娃娃促進作用很大。”
  外孫黃澤江還是比較爭氣,整個小學期間,基本都是一等獎。高中畢業後,黃澤江考上江蘇科技大學,學習輪機工程船舶方向,目前就職於遼寧大連一家船務公司。
  回憶起20多年的場景,黃澤江感慨頗深,他認為,外公歲數偏大,知識結構是老一套,無法直接輔導自己的學習,但外公通過獎品激勵,激發了自己的學習興趣。在黃澤江上高中和大學放假回家期間,外公楊朝祥還是要過問學習,並且偶爾塞一些零花錢作為獎勵,“還是和以前一樣,不會給很多錢,但我明白,他一是想表達對我努力的認可,二是希望激勵我繼續努力。”
  小學的激勵初中仍有影響
  “想到他堅持這麼多年,
  我有什麼不能的”
  19歲的張越是家裡人的驕傲,去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東南大學成賢學院建築工程專業,目前在南京讀大一。
  張越回憶,讀初中時,他有一段時間成績下滑得很嚴重,心情也異常糟糕。就在張越陷入彷徨時,楊朝祥給他發獎品時的畫面和鼓勵的話,就曾多次浮現在他的腦海之中。就是這些看似不經意的話,卻深深影響了張越,“我就想到楊三爺這麼多年都能堅持,我有什麼不能堅持的呢。”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鼓勵下,張越漸漸從學習的低谷中走出來,最後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大學。
  得知楊朝祥去年被查出癌症,張越決定放假從南京回彭州過年時,回老家看看這位一直正面影響著自己的老人,並親自對他說一聲感謝。
  另一位考上大專的範婷婷因為要帶兩歲的女兒,目前暫時賦閑在家。範婷婷回憶,小時候期末最開心的就是去楊三爺那裡領獎。“聽到小伙伴說楊爺爺把獎品都買好了,所有人都非常高興,一窩蜂地就都跑去了。”範婷婷說,楊爺爺人非常好,村裡的人都很尊重他。
  很多老鄉說,組裡還有一位考上了大學的孩子,名字叫張衡。由於全家已經搬遷至天津,記者連日來多方努力還是未打聽到下落。
  “拍拍動”使用方法:蘋果、安卓手機用戶可在各大應用市場搜索“拍拍動”下載安裝。打開“拍拍動”,將攝像頭對準有“拍”字標記的圖片,圖片即可動起來!  (原標題:獎品爺爺 24年,356份獎品發給村裡兩代學生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p66rphjl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